转眼已是 9 月,26 考研的备考周期已悄然过半。可我发现,不少同学依旧处于 “摆烂模式”:白天磨磨蹭蹭不想学,晚上刷着 “考研很简单” 的鸡汤自我安慰,甚至觉得 “自己肯定能考上”。今天我就做一次 “坏人”,把考研最残酷的现实摆出来 —— 别再自欺欺人,70% 的考研人,最终都会成为陪跑的炮灰!
或许有人会说:“近几年考研人数不是在减少吗?难度应该降低了吧?” 但事实恰恰相反:考研正在从 “规模扩张” 转向 “高质量选拔”,门槛只高不低。就拿 2025 考研来说,官方数据显示录取率仅为 29.59%,这意味着每 10 个考研人里,就有 7 个要面临落榜。即便和国考、注会、法考这些 “独木桥” 考试比,考研通过率看似 “友好”,可 “大部分人考不上” 的核心事实,从来没有变过。
别总觉得自己是 “天选之子”,也别再用 “还早”“来得及” 敷衍自己。我们不妨好好聊聊,为什么 70% 的人会沦为炮灰?这些坑,希望你一个都别踩!
一、现实不饶人:报录比是绕不开的 “硬门槛”
很多同学选学校时只看 “名气”“专业实力”,却忽略了最关键的报录比。一所学校的某个专业,每年招生名额可能只有十几个、几十个,就算偶尔扩招,相比成百上千的报考人数,也只是杯水车薪。僧多粥少的现状下,“炮灰多” 本就是必然结果。盲目跟风报热门院校、热门专业,却不评估自己的实力,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陪跑的结局。
二、隐性歧视仍存在:别让 “出身” 成为你的绊脚石
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 “不得歧视本科出身”,但在实际选拔中,部分院校的 “花样歧视” 从未彻底消失。有的学校会在复试中刻意压低本科双非同学的分数,有的会优先录取 985/211 背景的考生,甚至在调剂阶段直接把 “本科院校层次” 作为筛选标准。这不是要制造焦虑,而是想提醒你:选目标院校时,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院校的 “隐性规则”,别让多年的努力,栽在 “出身歧视” 上。
三、经济与心态:试错成本高,别让现实压垮你
还有一部分同学,备考时总被 “经济压力” 牵着走:父母不支持考研,觉得 “不如早点工作赚钱”;自己担心 “考不上浪费时间又花钱”,复习时总在 “考还是不考” 之间纠结。试错成本太高,心态自然不稳定,复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,考试时也容易因紧张发挥失常。如果你正面临这种情况,不如先和家人好好沟通,明确自己的目标,别让外界的声音打乱你的节奏。
四、最致命的坑:虚假努力,自我感动
这是最常见,也最可惜的一种 “炮灰类型”。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泡图书馆,晚上十一点才回宿舍,朋友圈里全是 “今日学习 12 小时” 的打卡,看起来比谁都刻苦。可实际上呢?坐在图书馆里,一半时间在刷手机、发呆,要么就是对着书本 “放空”,看似学了一天,实则没记住几个知识点。问问自己:你所谓的 “努力”,是真的在提升自己,还是只是在自我感动?
五、方法不对,努力白费
不可否认,有些同学是真的在认真复习,可成绩就是上不去。问题往往出在 “方法” 上:复习没有侧重点,把时间平均分配给每一门科目,导致重点内容没吃透,冷门知识点又浪费了太多时间;只会死记硬背,不会总结题型、归纳技巧,做题时依旧无从下手;甚至连真题都没刷几遍,就想凭 “感觉” 考上。考研不是 “蛮干”,找对方法,才能让努力事半功倍。
六、低级失误:别让粗心毁了你的考研梦
每年都有这样的 “悲剧”:有人忘记考研报名时间,错过了报名;有人记混现场确认的地点和时间,导致无法参加考试;还有人考试时忘带准考证、身份证,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走进考场。这些看似 “低级” 的失误,却能直接让你一年的努力付诸东流。备考时,把重要的时间节点、注意事项记在手机备忘录里,多提醒自己几次,别让 “粗心” 成为你考研路上的绊脚石。
说到底,考研是一场 “选拔型考试”,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。我们认清 “70% 的人会成为炮灰” 的现实,不是为了制造焦虑,而是为了让你早点清醒 —— 别再装样子考研了,你得支棱起来!
现在才 9 月,距离 26 考研还有几个月的时间,一切都还来得及。别再被 “摆烂” 的心态支配,也别再用 “虚假努力” 欺骗自己。明确自己的目标,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,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刀刃上。
最后,想送给大家考研界很有名的一段话:“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,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,只能一遍一遍去洗。等到了上考场的那一刻,灯亮了,你才会发现只要你认真地洗过了每一个地方,那件衣服一定是光亮如新!”
愿每一个 26 考研人,都能认清现实,拒绝摆烂,心之所向,一往无前。别让自己成为那 70% 的炮灰,而是成为那 30% 的幸运儿!
尚启航考研课程咨询:
15367806811(王老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