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31-88863614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学历教育 > 成教 > 成考动态 >

202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《语文》真题及答案解析(回忆版)

更新时间:2025-10-31来源:湖南成人高考 浏览次数:
2025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(考生回忆版)
高起点·语文
第Ⅰ卷(选择题,共40分)
一、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。(24分,每小题4分)
持续更新中... ...
 
二、阅读下面文字,完成7-10题。(16分,每小题4分)
持续更新中... ...
第Ⅱ卷(非选择题,共110分)
三、阅读下面现代文,完成11-14题。(25分)
废园外晚饭后出去散步,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。
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,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。在一个角落里,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,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。屋瓦全震落了,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。
我看看花,花开得正好,大的花瓣,长的绿叶。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,我想,一个星期前,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,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。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,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。
但是现在窗没有了,楼房快要倾塌了。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,花还在盛开。倘使花能够讲话,它们会告诉我,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,年轻的面颜,可是,如今永远消失了。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,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。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,不到一刻钟的功夫,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。
我望着园子,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,废墟么?不,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。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。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。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:“陈家三小姐,刚才挖出来。”我回头看,没有人。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。
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,不过不是在这里,是在另一面,就是在楼房的后边。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,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,我记不起了,躺着三具尸首,是用草席盖着的。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,腿上全是泥土,随便一看,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。人们还在那里挖掘。远远地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,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,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,对着那具尸体发愣。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。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:“陈家三小姐,刚才挖出来。”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非惨故事。
 
11.文章多次以“花”的角度来叙述关于八月十四日的惨剧,“花”所见的景象和“我”所见的景象有何不同?
【参考答案】“花”所见的景象具有象征性和诗意化的特点;惨剧前精政楼房,窗前年轻面颇与对花的赞美:惨剧后仅屋瓦混落、楼房倾塌的表层废墟,无法见人的死亡与惨剧核心。“我”所见的景象更直面血淋淋的现家:除“花”的视角内容外,还见防空洞旁三具尸首、泥的人腿、人们悲戚面容,知晓八月十四日炸弹惨剧及陈家三小姐死亡的残酷真相。
 
12.文中“绿叶红花”和“毁了的楼房”具有强烈的象征色彩,请分析其背后的意蕴和作用,
【参考答案】“绿叶红花”象征顽强的生命力、不灭的希望和美好的青春。它们在废墟中依然盛开,反衬出战争的残酷,突出战争对人的能残,又暗示生命力的不屈,与文中少女的青春形象相互映照。
“毁了的楼房”象征被战争摧毁的家园,代表着美好事物的消亡,作为“惨剧的直接物证”,让抽象的“战争伤害”变得具体可感:
“毁了的楼房”与“绿叶红花”形成视觉与内涵的双重对比,凸显“毁灭”与“生命”的张力,深化“战争摧毁一切美好”的主题。
 
13.文中划线部分三个间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【参考答案】“为什么这样静?”:表现了对死目环境的孤独与压抑之情“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愉慨地讲述?”
表达愤慨无处宣泄的无力感,渴里有人共同控诉战争罪行:“难道我是在梦里?”,表达对残酷现实的震惊与不敢置信,体现了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。
 
14.文中结尾部分写到了“雨”,请结合全文分析一下“雨”的含义。
【参考答案】①现实的喷醒:让作者从精神恍惚中清醒,认清残酷现实并非梦境;
②悲痛的象征:外化作者对少女的同情、对战争的愤怒与对家园破碎的悲痛;
③痛苦的延续:而使得“被震坏的家”到处漏水,赔不战争的伤害还在持续;
④复杂的希望:雨作为能洗涤、温润大地的因素,哈含在苦难中寻找新生的意味。
 
四、古代诗文阅读。(25分)
(一)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5-17题。
昔先友史经臣彦辅谓余:“阮籍登广武而叹曰:“时无英雄,使竖子成其名!’岂谓沛公竖子乎?”余曰:“非也,伤时无刘、项也,竖子指魏、晋间人耳。”其后余闻润州甘宿寺有孔明、孙权、梁武、李德裕之遗迹,余感之赋诗。其略曰:“四雄皆龙虎,遗迹俨未刓。方其盛壮时,争夺肯少安!废兴属造化,迁逝谁控抟7况波妄庸子,而欲事所难。聊兴广武叹,不得雍门弹。”则犹此意也。
今日读李太白《登古战场》诗云:“沈湎呼竖子,狂言非至公。”乃知太白亦误认嗣宗语,与先友之意无异也,嗣宗虽放荡,本有意于世,以魏、晋间多故,故一放于酒,何至以沛公为竖子乎?(节选自《东坡志林·卷一》)
 
15.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文字的大意。
【参考答案】后来听说润州甘路寺有诸葛亮、孙权、梁武帝、李德裕的思迹,我心有所感而写下这首诗。
 
16.对于阮籍口中的“竖子”所指,李太白和苏东坡的理解有何不同?
【参考答案】①李太白的理解:“竖子”指刘邦、项羽:②苏轼的解释:“竖子”指魏晋时期的人(如曹操、司马懿等)。
 
17.在苏东坡看来,阮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?
【参考答案】在苏东坡看来,阮籍是一位本有济世之志,却因时代环境而被迫放浪形髌,并非真正狂放不羁的人物。
 
18.首句的“风月清”在颔联中是如何展开描写的,有什么作用?
【参考答案】领联将“风月消”进行了具体的描写,勾勒出秋夜清翩的整体环境,将笛声和自然景物融为了一体,渲染了凄清恶氛围,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、忧国之情做了铺垫。
 
19.本诗中提到的“断肠”之感,在尾联中是如何体现的?
【参考答案】尾联从两方面体现“断肠”之惑:①借想象之景抒情:“故园杨柳今摇落”,诗人想象故乡杨柳四零,以秋景萧瑟触发思乡之痛,暗含归期难见的伤感:@直抒胸:“何得愁中曲尽生”,直接悉叹愁绪满怀时笛声却持续不断,将思乡的愁苦与内心的忧闷推向极致,凸显“断肠”之情。
 
五、作文(60分)
20.阅读下面文字,按照要求作文。(60分)
社会如舞台,人生如戏剧,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。有人说,我们应当恪尽职守,满足他人对角色的期待;也有人说,我们应当勇于突破,不断丰富角色的内涵。
对此,你是怎么看的?请以“角色”为话题,写一篇文章,不少于600字,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(诗歌除外),题目自拟。
 
【写作指导】
立意方向(3个核心角度,避免偏题):
1. 辩证立意(推荐):人生角色需“恪尽职守”与“突破丰富”并存一-基础责任是根基,主动突破是成长,二者结合让角色更有价值。
2.侧重“恪尽职守”:聚焦角色的责任属性,如医生救死扶伤、教师教书育人,强调坚守本分对个人成长与社会稳定的意义。
3.侧重“笑破/丰富”:围绕角色的可能性,如普通人在工作外参与公益、传统职业融入新技能、通过创新实现突破等。体现突破对角色价值的拓展。

>> >>更多真题卷资料,联系:15367806811(王老师)
>> >>
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《政 治》参考答案
>> >>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《高数一》参考答案
>> >>202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《高数二》参考答案